时间:2017/10/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课外的历史:民国奇才一张嘴收回万平方公里国土|历史上最滴血的一句话“子幼母壮,必乱朝纲”|明朝那些事儿里面的历史都是真的吗|你那么敬重岳飞,敢收尸的却是一位无名小卒|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古代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只能眼红中国,欧洲44国为何无法大一统|国外历史书吹牛的现象有多严重

授权自汉周实验室

话说江南地区自古人杰地灵,出了不少名人壮士。

明末时期有个狂生叫华夏(这名字就起得非常伟光正不是),性格狂傲但正直,他50多岁了还只是个诸生,单从学历上讲这在“秀才多如狗,举人遍地跑”的江南简直low的不行。

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叫谢三宾,天启五年进士,大名士钱谦益的学生,妥妥的高学历人才。

要是按照正常的历史逻辑,华夏这一生也就是地方志上的几句话,多半还是反面典型,而谢三宾运气好反而能在正史上留下那么几笔。

但是历史的时钟拨到年后,沧海横流,桑田不复。

01、谁是英雄?谁是狗熊?

年是崇祯十七年,这一年李自成农民军攻破了北京,崇祯帝煤山上吊死,清军打开了山海关,赶走了李自成,入主中原,长驱直入,一路向南。

华夏大地从此改名易姓,成了满洲八旗的天下。

清军野蛮颁布剃发令,激起汉族士人抵抗。

华夏和董志宁、王家勤、张梦锡、毛聚奎、陆宇?五人在宁波合谋抗清,是江南第一批打出抗清旗号的人物,同时也为鲁明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要忘记华夏他只是个生员,他的前半生并没有受明朝多少恩惠,然而此时为了守护信仰和民族大义,在所有人都还在犹豫的时候,他选择了振臂一呼。

这时谢三宾又在干什么呢?

告密了!

向当时已经降清的定海总兵王之仁告密。

第二天大兵就杀气腾腾地进入宁波(确切的说是鄞县),然后召集士绅开会,谢三宾施施然走入会场,似乎已经看到了起事的六君子和当时的抗清领袖钱肃乐被乱刀分尸,自己因为告密有功,得到清方赏识走上人生巅峰···

就在他还沉侵在自己的幻想中的时候,王之仁大吼一声:“左右,将此贼拿下!”

原来,王之仁也被剃发令激怒了,此时入城正是为抗清提供武力后盾。(由此也可见满清剃发令是多么不得人心和毫无必要,朱家王朝在当时连江南百姓都认为烂的是坨屎,明亡清兴在他们看来不过是正常的朝代更替,然而剃发令彻底改变了一切。)

就在谢三宾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王之仁施施然从靴子里掏出他写给自己的告密信,当着全城士绅的面朗读,然后指着谢三宾问钱肃乐:“钱公,此等狗辈要不要杀了祭旗?”谢三宾吓得屎尿横飞,磕头如捣蒜愿意拿出黄金万两充当军饷以求活路。

钱肃乐考虑再三,一来抗清大业确实需要资金支持,二来南都失陷后降清士绅众多,贸然杀人有人心动荡的危险,所以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这是这个故事的第一处遗憾,要是当时一刀宰了这条狗,就没后面那么多事了。

监国政权建立后,华夏虽然立有大功,但在监国政权内的地位并不高,任兵部职方司郎中(后勤作战司司长)。讽刺的是,谢三宾靠着钻营拍马搭上了鲁王妃哥哥张国俊的路子当上了大学士!这个职位同有着拥立之功和浙东士绅领袖两重光环的钱肃乐是平级的!

华夏和董志宁受不了这种侮辱,弃官回家,再次恢复了布衣之身。

一个卑鄙小人能靠着溜须拍马走上政坛巅峰,这样的政权能够长久吗?

02、再告密

果然,一年后清军大军反扑南方抗清势力,鲁王渡海逃往舟山,监国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崩溃。

不出所料,谢三宾又投降了。

在这种情况下,华夏毅然再度挺身而出,会合董志宁、王家勤、屠献宸等人组建了一些抗清小团体,在四明山义军、舟山明军尚存主力之间奔走联络。

清军出兵有个特性,满洲大爷们是忍受不了南方高温的,所以最有战斗力的满洲亲军一般都是冬天出兵,然后赶在江南盛夏前返京,这就给了江南抵抗势力一定的活动空间。这种情况下,华夏同董志宁等人制订了一个详细的计划,联络四明山王翊部义军和舟山明军同时两路并举,此外在宁波城内秘密联络良心未泯的中军游击陈天宠、仲谟,到时几路发动,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然而华夏等人毕竟是生员出身,社会基础并不牢固,不可避免的走漏了一些风声。

谢三宾并降清后并未如预想的一般收到重用,此时待业在家,寻机再起。不管怎样,作为进士,他的社会基础和影响力都比华夏他们要强多了,一来二去,他搜集到了一些抗清志士们的消息。

事实上大清一点也看不上他这种人,然而他对大清依然爱的深沉,于是他再一次告密了。

这次他的告密对象不是王之仁,而是真正的大清鹰犬。得到消息的清军大为震惊,调动大军攻破四明山,王翊在仓促之间没来得及销毁档案,华夏他们的联络信到了清军手里。

监国二年(年)十二月初二,华夏被捕,王家勤当时和小股义军在一起,壮烈战死,董志宁得到消息,侥幸逃出生天。

03、严刑逼供

对于清军来说,这还不够,因为联络书中有“布置已定,发不待时”八个字,很明显,这帮反贼有同党!

他们严刑逼供,要挖出反贼。作为抗清团体首脑的华夏,自然成为了逼供的重点。申讯时,清官员傲慢地问道:“你们这些酸秀才折腾了这么些年干成了什么事?”

华夏傲然回答:“恢复大明,这些年一直矢志不渝地召集兵马,收集粮草。“

“好,等的就是你这句话,说!谁在帮助你召集兵马,收集粮草?”

华夏答道:“我一人而已。”

“一个人,当我三岁小孩吗?给我往死里打!”

华夏此时已经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了,严刑拷打之下,依然死不改口。清方官员怒了,掏出那张联络书:“来,解释一下‘布置已定,发不待时’八个字,你是怎么布置的?”

华夏慢悠悠地回答道:“要是事有可为,自然要这么写壮壮声势。”

满清的官员终于愤怒了,用刑!用刑!这次,华夏终于熬不过了,昏死在地板上。一盘冷水浇在头上,他醒了,看着满堂禽兽,他喘息着说:“我说,我说,自己的协助者都是谁。”

清官员大喜过望,看来人也是肉做的,不是铁做的嘛,终于扛不住了。华夏慢慢站了起来,屏足了气怒喝道:“崇祯先帝造谋,弘光皇帝统兵,其余大学士范景文、四川御史陈良谟、南京礼部仪制司主事黄端伯、杭州府钱塘县知县顾咸建、监国太常寺少卿陈潜夫一班忠义(均是死国者)皆予布置也。”

审讯的官员们惊呆了,他们觉得,从这个人嘴里是问不出什么的。

当天夜里,牢房,华夏要来了一支笔,活,是肯定不要想了,但是在死之前他还是想留下一些著述,“丹心存甲子,赤血帐犀躯”,一部《过宜言》在牢中慢慢写就。这时,牢门开了,一位清大员出现在自己面前,乃是巡海道孙枝秀。

“你来干什么,想劝降的话请省省吧。”“华夫子一代硬汉,我不会自取其辱。”“那你来做什么,我没兴趣和鞑官聊天。”“你落到今天这个地步,都是因为谢三宾向我们出首。”“那条狗!”

很好,华夏的反应正是孙枝秀愿意看到的,“我给你一个复仇的机会,明天谢三宾也会上堂,你只要说谢也是同谋者,就能让他死无葬身之地。”说完孙就出了牢门。

原来,谢三宾家财万贯,早就引发了某些人的嫉妒,这条肥羊,正好借这个机会宰了,想必这个机会对谢恨之入骨的华夏是没法拒绝的。

04、大明无乡绅久矣!

第二天,孙枝秀亲自提审,宣谢三宾上堂,谢三宾一进入大堂,便连连磕头“大清功德盖世,孙大人长命百岁,草民顺治二年就曾出首相告,不意误陷群贼,顺治三年大军复浙,草民带头投降,此时怎敢和反贼厮混,大人你要明察啊!天地可鉴,我谢三宾是大清最纯最纯的自干满,绝无二心。“

“你说的对不对,对质了便知,带华夏上堂!”终于这场大戏到了最高潮、最遗憾但也最荣耀的章节。华夏走入大堂的那一刻,谢三宾恐惧得瘫倒在地,自己恐怕没有活路了,他闭上了眼睛。

“华夏,你老实交代,和你同谋要反朝廷的,有没有谢三宾?”

华夏看了一眼谢三宾,此刻他站着,狗趴着,自己只要动动嘴,那条狗的性命、家产就全完了。而大家都知道那是条狗,否则不会连清军自己都给了这么一个机会,狗即使死了也享受不到丁点荣誉。

但是心中另一个声音却在拒绝: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究竟是什么?

终于,他做出了回答:“谢三宾最为宁郡人不齿,甲申之变,犹居乡也;弘光皇帝蒙尘,彼竟降虏。迨钱刑部(肃乐)起义,王武宁(之仁)执词问谢罪,彼愿督饷自赎。监国幸越,不次入东阁,惟问暮夜金,即用千金买美姬行乐耳。坐陷钱塘,急切奔降,而大刊揭帖告当事,明归心大清赤忱。是一反复小人,行同狗彘也。此好事,岂有他分?惜与他同狱,未免抱愧耳。”

是啊,复明大业何等光荣,一条狗,怎么能参与人做的事。对谢三宾,他恨之入骨,也许动动嘴皮,谢三宾就能万劫不复,但是捍卫衣冠,光复大明那对自己是种不容亵渎的信仰,是只有胸怀大义,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才能参与的事,承认一条狗也参与了这种事情,这不仅是对自己,更是对所有参与复明大业的仁人志士的亵渎。

孔子授课

谢三宾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虽然华夏刚刚骂自己是猪狗,但此刻逃出生天的他还是向华夏道谢道:“长者,长者!”

孙枝秀很失望,煮熟的鸭子飞了,不甘心的他又问了一句:“无乡绅预谋邪?”难道一个参与此事的乡绅都没有吗?

乡绅。。。看着丑态频出的谢三宾,华夏又想起了这三年的种种,豪门大族对自己冷眼相待,一听是复明大业,别说募饷招人,恨不得立刻赶他走,而同时自己又在高墙内抱着娇气美妾,纵情高歌畅饮,这世上真的有所谓的有良心的乡绅吗?

而之后他的回答,是对那个时代所有醉生梦死,无耻下贱的士绅们最精准的判词:“悲夫,何言之苦也!大明无乡绅久矣。即有亦膏腴洁衣,多买田产为子孙计耳。否则拥姬妾傲物取快一时,如与大明结没世不可解之仇矣。安得乡绅?只苦这几个秀才为着明伦堂三字丹心耿耿,刻不能昧。一戴纱帽,狼心狗行,无复人理!”

这段话之振聋发聩,至今读来余音绕耳,是啊,所谓的大明精英们,大多都是这么个玩意,而真正愿意豁出生命去守护衣冠道统的,虽然也有部分体制内的高层精英,但更多的不是穷秀才一般的下层士人,就是活不下去的西营、李闯反贼!

05、只留正气满人间

监国三年二月,华夏被杀,之前他与友人的通信中说:“弟惜与三宾同禁数日,至今其座觉污之。谁知三宾竟以弟得生,为之一叹。”

被杀之时,华夏不肯下跪,被清军打伤了腿,才跪了下去。死前大呼高皇帝者三,又呼:“藿食谋之,藿食死之”。

所谓藿食,乃是指没有肉吃的普通百姓,和“肉食者”相对应,在死前的最后时刻,华夏宁愿以百姓的身份去承担一切光荣然后死去,也不愿再和谢三宾一样的所谓社会精英为伍。

至于谢三宾,这条狗还活了很久,拥着娇气美妾过完了一生,由于人格过于低下,史书都不屑记载他的最后结局。

有人会说“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但是老王以为不能已苟活的时长为标准,有人活到25岁就死了,后面的几十年只不过浪费粮食而已,让我们以保尔·柯察金的话来歌颂华夏: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PS:文中部分人物的最终结局:

王之仁——监国元年,舟山第一次火并,王之仁的部下被黄斌卿兼并,鲁监国浮海,绝望之下,王之仁杀掉妻妾,然后大张旗鼓直驶吴淞江口。当地清兵以为他是前来投降的高官,不敢怠慢,立即转送南京。见到洪承畴后,大骂洪承畴“反面事仇,先帝赠若官,立庙祠若、祭若,荫若子;若背义亡恩,操戈入室,平夷我陵寝,焚毁我宗庙,若通天之罪,过李陵、卫律远矣”。洪承畴又羞又愧,无地自容,下令将他杀害。

钱肃乐——监国三年,连江失守,此前他一直在监国朝廷中鞠躬尽瘁,但是小朝廷文武矛盾不断,为调和矛盾心力交瘁,此刻听闻攻取福建战略失败,以头触枕,但求速死,未几,病死。钱家本是浙东豪门,为反清耗尽家财,亲族十余人参与反清,四人战死,钱家也是江南少数愿意毁家纾难的豪门。

董志宁——监国六年,清军大举围攻舟山,力图拔掉除厦门外明军在海上的最大据点,董志宁奋战至死,妻罗氏、子董士骏、董士骧一同殉国。

王翊——监国六年,王翊往奉化招兵途中被捕,于正月十五殉难,死前身中两箭一刀,依然挺立如木。清军参领惜其忠义,领养了他的孤女,后预配其孤女与某权贵,其女不从,自杀。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里最好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kouzx.com/jkxtc/7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