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楼兰终不还 ——全景展示脱贫攻坚中的典型人物、感人故事系列报道 "铿锵玫瑰"别样红——记江口县凯德街道黑岩村第一书记杜露雪 (江口县脱贫攻坚战役军情处) 秋季攻势启动以来,全县个驻村工作组,余名干部奔赴基层一线,指导产业发展、入户精准识别、实施“五改一化一维”和“村村通”工程等。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田间地头留下他们串串足迹;促膝谈心、宣讲政策,农户家里是他们美丽身影……“不破楼兰终不还”,不脱贫,誓不还朝;不小康,誓不罢休。——他们正用行动践行着一个干部的责任和担当。(编者按) "从繁华的都市,走进被贫穷和落后关闭的村落里,在厚实的泥土和乡亲们中间,像兄弟姐妹一样,成为乡亲们最普通、最亲近的乡邻,走村入户,嘘寒问暖,如清泉,似春雨的话语,流淌在每一户农家小院……" 翻开杜露雪的驻村日记,字里行间流露出一名"文艺青年"满含温情与炽热的赤子情怀。年4月,杜露雪被江口县人大办选派到凯德街道黑岩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一年多时间以来,她一心扑在村里,一心想着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责任担当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的帮扶赞歌。 急难"先行官":夯基垒台建家园 黑岩村位于凯德街道西南部,距离办事处7公里。该村山高坡陡,平均海拔米,喀斯特地貌凸显,耕地面积仅亩,全村辖10个村民组户人,其中年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52户人,属国家二类贫困村。 从驻村第一天,杜露雪就迅速进入角色,在村支两委的帮助下,开始了解熟悉村里的基本情况。"这个是我们村新建的村委会办公楼,房子是修好了,但就是搬不进去,因为资金不足,室内没有装修,办公设施设备也还没置办。"村委会主任罗鹏望着已经竣工的村委会办公楼一筹莫展。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详细了解情况后,杜露雪决定回趟"娘家",向县人大办汇报求助。在县人大办的倾力帮助协调下,成功争取到各类帮扶资金共33。8万余元,完善了办公楼室内装修和配套设施建设,添置办公电脑、打印设备4套,置办办公和会议桌椅64套。同时建成了集篮球场、健身区、文化长廊等于一体的村民文化休闲娱乐广场。一个多月后,村委会终于搬进了新"家"。 杜露雪在走访中发现,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村里的"老大难"问题。眼看即将进入旱季,全村有近一半人面临饮水难和多亩耕地灌溉难问题,这让杜露雪寝食不安。"因为村子地处高坡,又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所以缺水一直是村里最大的难题之一。"杜露雪如是说。 结合小康"六项行动"计划,杜露雪白天进城跑项目资金,晚上进组入户搞调研、编方案。连续几个月下来,她先后协调争取资金多万元,修建大小蓄水池20多个,架设供水管道3千米,新修和硬化产业路、通组路、联户路5。6公里,新建村级卫生室1个,安装通组联户路太阳能路灯盏,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 产业"拓荒者":兴村富民奔小康 "田间种水稻,土里栽红苕,要想吃得饱,全靠天色好。"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黑岩村仍然以传统农耕作业为主,大多数群众得"靠天吃饭",而部分群众不得不因"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而选择外出务工。 面对黑岩村的如此"窘境",杜露雪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为了找准致富路子,她先后邀请县农牧科技局、国土局、林业局、烟草局等专业团队到黑岩村联合会审,精准把脉,开出"产业处方"。同时组织村支"两委"、党员群众和致富带头人赴重庆、湖北等考察学习产业发展。 经过一番"精打细算",黑岩村立足地形地势和土壤结构等实际,选择将烤烟和葡萄产业作为村里的主打产业。该村采取"企业+农户"模式,动员群众连续两年稳定种植烤烟面积亩,实现年产量25万斤,产值余万元,带动48户人增收致富。 同时依托毗邻村凯市村的紫秋葡萄产业基地,采取"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先后建立"精准扶贫产业示范基地"2个,发展紫秋葡萄产业亩,其中天堂组亩葡萄已经挂果,即将进入采摘阶段,预计产值达万元左右,将实现村集体和32户入股群众"双致富"。 "去年村里发展葡萄产业,我就入了三亩地的股,一年下来除了有0元的土地租金之外,我平时还到葡萄基地去打点零工,葡萄挂果了,年底还有分红,这日子眼看着就有盼头了。"黑岩村湾二组精准扶贫户罗友笑着说。 今年初,杜露雪给村里带去了新一轮政策"红利",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动员群众发展金秋梨基地亩、水蜜桃基地50亩、中药材基地40亩、花椒50亩。现如今,黑岩村已实现贫困群众产业全覆盖,脱贫在望。 群众"贴心人":赠玫留香暖心窝 通过连日开展"进农家门、知农家困、解农家难、干农家事"走访活动,杜露雪坚持把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都"记录在案",并亲手绘制了民情地图,列出困难清单,制定帮扶措施,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组一户一人掉队。 针对精准扶贫户罗廷军的老房子因年久失修而将"摇摇欲坠"的情况,杜露雪数次奔走在黑岩村和办事处之间,最终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部争取到周屯安置点住房一套。去年9月,罗廷军一家4口高高兴兴住进了新房子,还分到了周屯一亩猕猴桃基地股权,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今年34岁的罗银毛是一名残障人士,但能够从事基本劳动,为了就近解决他的就业问题,保障他的基本生活,杜露雪与村支两委协商,聘请他为村级卫生员,每天打扫村里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每月工资为元。如今,每次碰到杜露雪,罗一毛总是竖起自己的大拇指。 最让杜露雪牵挂的就是村里的老弱残废和单寡孤独。黑岩村有残疾人28人、孤寡老人36人、留守儿童30名。"他们大多数人虽然享受着国家的低保,但他们最缺的还是人气和温暖,每次我去看望,我都感受得到那种期待。"说起村里的弱势群体,杜露雪显得有些担忧。 一年多下来,杜露雪把自己变成了村"保姆",哪家哪户有人生病了,她就自掏腰包送去药品;重阳节到了,她就自己烙上一篮鸡蛋葱油饼,逐一走访看望……截至目前,杜露雪走访群众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为群众办好事多件,开展计划生育、信访维稳、法律法规、土地纠纷和时事宣传等活动余次。 用心办事,用情系人。驻村以来,杜露雪真蹲实驻、真抓实干,用自己的真心与真情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王勇平) 目前+人已白癜风医的好吗看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