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四川省渠县北面约40公里处,有一座古镇。她是巴山蜀水蜿蜒曲折流经整个川东北的巴河与州河相汇合而形成渠江,因此三江地名称三汇。三汇镇因三江宽大,视野广阔,远望东方15公里处,可瞭望茫茫蒼蒼华蓥青山的顶峰牛奶尖,郁郁葱葱铁山的白腊坪神庙。州河劈山断谷冲破落尾滩穿峡直奔三汇,一出峡门就能望见三汇镇中央巍巍屹立的八角古楼,她好像在欢迎四方来客。在夜间行船6公里外,则能望见三汇沿岸闪烁着万家灯火煞是好看。州河向西流经八百里,绿水清清透澈见底。在阳光或月光的照射下,水面波动,泛起金光银闪,乘船像是从天而降,乐趣无穷。巴河流域更广,水量洪大,绕北坝直奔石盘两河相遇,泾渭分明合成平静的渠江。

在汉代宕渠、巴中、达州历史记载,已有相当发展;土溪的汉碑,汉墓说明渠江的繁荣,三汇无疑早已是驿站集散之地。明清时代已是川东北水陆交通要道,千百隻木船川流不息,物资集散,商贸云集的繁华重镇。三江环绕,六码头并列(铁码头、水码头、菜码头、糖码头、鱼码头、新码头、竹码头。)商船停泊,省内外来此经商者定居增多,人口增加。为了同行同业人员集合,住宿,祭祀祖先神灵,于是纷纷建立会馆,并以此作为外方人的宗祠。

明代万历(年)建“江西会馆”名《万寿宫》。道光18年(年)建“两湖会馆”称《禹王宫》,民国改为戏院,电影院。清光绪4年(年)修建“闽越会舘”名《天娥宫》。广东人,陕西人建“秦粤会舘”称《龙母宫》。四川籍商人修建“四川会舘”名《文昌宫》,民国改为三汇学堂。光绪10年(年)做河下生意的建“商业会舘”名《王爷庙》。这些宫庙修建气势宏大,有山门(正门),门前都有三米高的石狮子一对,宫庙内有正殿,戏楼,后殿,东西厢房,侧门。后殿一般供有各籍亡灵的牌位。四面高墙,甚是威严壮观。

继后三汇又修建了“关岳庙”(关英阁)(后改作政府所在地)、“肖家庙”、“财神庙”、“土祖庙”、“玉泉庵”等。在郊外田家坪修建了“娘娘庙”、“响堂寺”、“王家庵”;南岸有“洪堂寺”临江风景优雅;“菩萨店”花卉袭人;龙台山修建了“龙台寺”清泉特好。这些寺庙常开庙会,香火鼎盛,烧香拜佛之人踊跃。可见经商之人很看重运气,十分信仰佛道神灵。三汇姓氏家族很讲究,大兴宗氏。有“李家祠堂”,“田家祠堂”,“蒲家祠堂”,“段家祠堂”,“熊家祠堂”,“刘家祠堂”,“邓家祠堂”,“郑家祠堂”等诸多祠堂建筑规模宏大,显示了家族威严。无宗祠的湖广后裔,则建崇积坛祭祀供灵以示祭祖。

巴河、州河、渠江是川东北交通的经济命脉。粮,棉,油,煤,铁,木材,药材,豬鬃,桐油等向南运;盐,纸,布匹,烟酒,日杂等向北运。调和了四川陕西的经济,保证了人民的需要。

三汇镇手工业比较发达,有造船厂(木船有舵龙子,长12公尺左右、黄渡河、拔窝,舢板、揽载、渡船等);铁锅厂(锅,鏆);火柴厂(川东北唯一一家);酒厂,醋厂,糖厂,碗具厂,榨油厂,印刷厂,烟厂,煤炭厂,石膏厂等。手工艺品更为繁多普遍。土布生产.染色更多。有“兰布市”及“白布市”两条街售货。书院街有木印古籍圗书读物,铜匠街的铜器精制美观,苏裱杂简,軟硬佛金锦缎对联,屏聨绘画都很精美,享誉川陕。盐锅销自贡市。醋,铁,锅,鏆驰名省内外。各行各业都有同业公会,唯船帮公会最大,三汇还有总商会。

三汇镇是国民政府设万石粮聚点仓库的地方,在北垻修建了十余栋大仓库,管控整个川东北的粮食。金融业发达,有美丰银行、农业银行、巴川银行、安康银行、渠县分行等。汇兑方便,还有大企业的期票,如“渝票”(三汇买票九折交款重庆付现),“合票”,“巴票”,“绥票”等。服务业更为完备,吃喝玩乐样样俱全,茶坊酒肆,餐饮旅馆,烟馆(鸦片,吗啡),赌馆(所有哥老会的茶舘和沿河街道的茶舘都是赌场:以红宝单双两颗骰子为主;扑克5张相同香港玩法,10点半;麻将听用财神东南西北中发白全名堂;纸牌有大、小逗14加蛋同六顆骰子的顺,玩84,马牌,冲罗汉,掷六颗骰子,掷三颗骰子,掷四颗骰子等等。)妓院(会昌元),杂耍,求神问仙,看相算命应有尽有,几乎是大城市有的全有了。

因为这地方生意好,上下船隻数百,流动人口有四千人之多,购买能力很强。餐馆且不论,单讲小吃最富特色:

1、心肺汤圆(并无心肺)而是炖骨汤加肉汤圆冲蛋。

2、蒸骨头,冬季吃冰糖蒸排骨肉。

3、特色椒盐锅盔,有盐,糖,肉以及酥油锅盔。

4、西面(西方传来的故名),也就是一碗小面加上另一碗炖肉馅,过桥混吃。

5、水八块(凉拌鸡块),红油特色香,提篮叫卖随处可买。其他油炸食品:油果子,丝瓜瓤,散子,麻花,糍粑块,油条,油膏条,白糖花卷,芝麻油团麻圆,面食有炸酱,排骨,鸡杂。火锅牛羊肉面,烩面,抄手(馄饨),大包子,蒸饺,白糖蒸馍等等。夜间食品还有挑担提篮,穿街走巷,就是深夜也能买到担担面,甜糕,马蹄糕,豆腐脑,油茶,面条,鸡八块,炒米糖开水,醪糟蛋,藕粉,玫瑰汤圆,凉拌肚圆肠皮随喊随到。斋果铺的糕点有桃片,花生核桃酥,绿豆糕,灯芯糕,丝子糕,蛋糕,根根糖以及各类饼干,坚果等等。

年创办了男校洋学堂,后来在邻近街道开办了“三汇女子小学”,打破了只读私塾的习惯。魏传统还为三汇小学题词。有钱人的家庭送子女去城市读中学,年在慈善会主办下创建了“三善中学”(解放后改成三汇中学),建校、办公、工资等费用由慈善会负责支付。第一任校长冉玉双,第二任校长张清林。开办初期在“段家祠堂”借地就读,第二年迁往北垻新校舍读书。三汇石盘至北垻,菜码头至号房,菜码头至南岸李家祠堂,王爷庙至南岸大石垻,几十隻过江船不收船费,方便了学生上学,解除了百姓渡江的困扰。人们从看西洋镜,听宣讲圣谕(封建故事),茶舘评书,打道琴,唱荷叶,到还能看“文明戏”(话剧),杂技团,马戏团,戏曲,电影。他们途径三汇演出献艺,传播文化。随着经济时代变迁,新文化也逐渐多了起来。惠园有公用的网球场,蓝球场,体育煅练也兴起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宣传讲解队也不少。重庆,合川遭遇空袭,商人以及老百姓们都往小场镇跑,使得三汇人口更多了,促使了商业的快速发展。木偶戏班,“德胜班”,“义和班”,由街坊包场演出。重庆川剧团也来到三汇驻地演出。演员有花脸黑头金少山,金相臣(金震雷);生角吴子建,李全芳,七龄童;武生何绍光,刘乃斌,筱斗;旦角胡全辉,林美华,筱凤卿,向丽君;丑角李文杰,无影棒,孬扮相等名角荟丰富了人们文化生活。剧团走后又改成电影院,放黑白无声电影。放映了“荒江女侠”,“火烧红莲寺”,“方世玉”,“嘉兴八美”等等。以后又改回戏园,“大同元音”和“协兴和”晚上都“打围鼓”唱川剧,茶舘内客满座,门外还站了许多人。夜市很好。

民国初期三汇曾是分县,设治局,以后设区署,后来又改成联保公所。抗日时期改为三汇镇公所,把汇东分出成立了“汇东乡”辖两河北岸区域。民国以来三汇这块富裕土地不仅富商看重,而且军匪也垂涎不已。多次遭受兵灾,匪灾,火灾,洪灾,人祸不断因而兴衰起伏。平静就发展,动乱就衰败。

早期军阀刘存厚,吴佩孚,杨森,夏炯,罗泽洲等战乱不已,使三汇多次遭受破坏,经济衰败,使百姓民不聊生。民国4年(年)匪首汤子沐率匪徒抢劫三汇,绑架30多人,其中有县知事,县佐,富绅被掠走。从正河街、惠园、白布市、兰布市(建设街)、杂货街、汪家林坝、纸市街、衙门口(英明街)挨户抢劫纵火烧房,损失惨重导致市场消失。为了防匪患重建三汇,团总游恕堂,商会会长王典午组织民团维修安汇寨,兴建五座进出城两楼栅门,石木修筑炮台,(以后正东门改为向阳门,另有正河街中,鼎鏆厂,贯垭口,玉泉庵四大栅子,)全镇所有进出街口巷道修建了木栅门20道关卡,加强巡逻,封关。为防火修建了街道地下水池,各街道拐角处修建“太平池”蓄水,成立了街道消防队。这样休生养息数年后,三汇逐渐恢复了元气。年范哈儿(范绍增)被招安,起义讨袁,从事军旅。

民国13年(年)6月,造船工不慎将篱笆引燃,烧毁了铁匠街,汪家林坝,杂货街三百余家流离失所。年土匪烧三汇共毁了五条正街,河街全部烧完,半个场镇瘫痪。年10月共军(四方面军)与国民党中央军拉锯战中,三汇镇西部和汇东乡全被共军占领,建立了苏维埃,汇南是国民党中央军,人去楼空没有市场。年10月,国民党中央军伤员在“肖家庙”医院,这些伤员无恶不作,横行霸道,在铁匠街铁业公会茶楼喝茶,将烟头扔到楼下棚房上引起火灾,烧毁兰布市,白布市,正河街差不多一半街房,使老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年丙子年干旱,土地龟裂,农民生活极苦,讨饭的人很多,慈善会向穷人施米、施粥。双童人,宏森商号施药防治霍乱,行善做好事的人不少。三汇镇匪患依然严重,虽然再不到镇上抢劫了,但在峡里还时时发生。曾出了大土匪李忠(招安),罗义廷(捕获后在成都盐市口枪决),吕良富(解放后被剿灭)。三汇由于師陈兰亭部派一个连驻军三汇,巡逻检查,从年后获得安宁逐渐恢复了经济,但社会上帮派林立,青红二帮,哥老会仁,义,礼,智,信,松,柏,一枝梅样样齐全。仁号“大同元音”龙头老大“李遵之”,义号“协兴和”龙头老大“游恕堂”,礼号“荣陞公”龙头老大“吴某某”,智号“智圣公”、松号“松盛公”、还有丐帮“栖楼所”。青帮是学字辈。在三汇不入帮派是不能立足的,没有保障。抗战时期又分南北派,北派国民党李兴模,南派杂派黄伯俊。此时期也有一些爱国爱民的共产党地下革命分子如胡春浦(华西都市报称他为四川版余则成),蒲泽厚等。年8月徐嗣庸、刘学统、代兴恕、王凤锡等在汇东起义配合捲洞、龙潭起义,被内二警部队镇压,四人被通缉,后来失败了。年10月范绍增(范哈儿)率部挺进军进驻三汇,司令部设在正河街郑清泉旅长家(房屋大),共9个纵队,除庞佑煜一个团是正规军外,其余8个纵队全是大竹、达县、邻水、渠县、广安、梁平等县杂牌队伍组成。11月由四野50军铁流部与和谈代表黄开富来三汇,同范绍增谈判,最后范部宣布起义,三汇镇和平解放了。

三汇镇传统民俗很讲究,春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起送灶到正月十五为止。团年之后接灶神,贴红色对联,彩色门神,吊檐灯。除夕夜给亲友,客户的门上贴红色礼片(拜年帖)。初一早上财门一开,都会看谁的门上拜年帖的多少,越多就表示这家的名声越好,人情交往广。早晚敬神祭天燃放爆竹,白天满街穿新衣戴新帽新鞋的老老少少向亲朋好友供手高呼拜年拜年!满街红色对联,拜年贴,一派喜气洋溢。装扫把神的,装财神的,打莲花落的,说吉利顺口溜的,络绎不绝,都是为了讨吉利钱。卖玩具的,捏面人的,走家串户。初三开始玩狮子拜年,初九三汇袍哥社团的舞龙规模很大,纱灯笼,仪仗队,排灯,团灯,踩高跷,玩板凳龙,放黄烟,打粉火(松香粉),水旱八仙,舞长龙一般有11-13人,巨龙穿上鳞甲,绸衣,舞尨的穿上戏装武打服饰。有时几条龙出行请水,然后拜寺庙,朝贺大商号,哥老会社团。十一日晚开始烧龙,自行组织鞭炮,竹筒烟花,庄花,水花(就是用木板将铁水向天上抛打,飞散出一片铁水花。)非常好看。舞龙者赤膊穿上麦杆群裤,边舞边烧,舞龙者被烧,自认为可烧去霉气。这样到十五晚烧龙后去石盘上罢龙焚烧。人们就在此看高架“烟火架”,大约十层,一圈火炮烟花放完后,便落下一层现出走马灯或灯影戏万花筒,又一圈火炮烟花燃放,现出新的戏文,直到十层放完,最后大量火炮烟花冲天炮一齐燃放,人们欢呼雀跃,上元节便结束了。

五月初五端阳节,在三汇更具有独特的节日活动,在四月下旬划龙舟的人员就开始训练。五月初一拜码头抢彩。由各袍哥社团或商贾设彩头于某一码头张灯结彩,各种礼品彩金,包子鸡鸭蛋点心等。许多龙舟正在河中游弋,一听那里在放鞭炮放黄烟,就指向目标转舵竞渡竞争,看谁先登岸夺得红彩。五月初五午餐后人们都奔向三江口沿岸,登船游江或选地瞭望。三江口面积很大,约六万平方公尺吧!河中的彩船,学校的最引人注目,美观又有歌声音乐。有放鸭发奖的、有为屈原祭奠的、有唸经求佛的、有游览的等等。其它都是各种色彩的龙舟。百多隻船川流不息自由自在,一处鞭炮声响黄烟冒,江中立刻骚动,龙舟吆吼奔赴放鸭区域捉鸭。有的鸭子潜水好,捉住以后可赎买回再放。这个水上世界阳光灿烂和风习习,好吃船穿梭来往生意特好,龙舟捉鸭兴趣更高。夕阳西下竞渡比赛开始,三汇沿河两岸人们移动观看比赛,场面紧张甚是壮观。

天旱年,七八月份三汇商会筹款设坛请人求雨,在惠园内设坛,做了很多菩萨,各家各户忌屠宰吃斋一个月,10几个道士每天都要到河边去求雨请水。晚上要放河灯,择日要赶旱魃,因为它的鼻子是倒竖的把雨水装走了,所以要赶走旱魃。白天要玩水把龙,水把龙是用黄荊枝捆扎而成,一般七节,下午出行玩龙,各街道自备储水,玩龙时舞龙者赤膊上阵,向舞龙者泼水,满身满地都是水,地温降低,人们凉快,乐在其中。

中秋节三汇喜欢烧宝香,就是在十五的晚上在一个大橙子上插满捆好的香杆点燃后自动散开,形成一个很大的火香球,与明月争辉,很是好看。

三汇镇地势优越,山清水秀,经济繁荣,商业发达,交通便利,人杰地灵。但封建典型。藏污纳垢,需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年前四川省四大镇有渠县的三汇镇、榮昌的安富镇、江津的白沙镇、射洪的太和镇。三汇就是这么一个古色古香,繁荣过一些年代,因此早在三十年代前上海出版的《申报地图》中,四川省一页中记载说明,“在四川省达州(绥定府)西面有一个三汇镇,人称‘小重庆’”,这就是三汇古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kouzx.com/jkxxw/147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