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显露出“此消彼长”的遗憾。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成为了这座城市的风貌,而那些见证历史沧桑的古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些古镇有的已经成为旅游景点,有的正在改造,也有的已经彻底消失。丹徒镇位于镇江市东郊,距市中心仅9公里,作为县治,是江浙大运河段历史最为久远的县治古镇。这里是京杭大运河江河交汇处,自秦人工开凿徒阳运河第一条入江口(丹徒口),秦开凿徒阳运河改谷阳称丹徒,置丹徒县。六朝以来,丹徒镇一直为县治所在。直到宋雍熙四年(),丹徒镇才由县治始为县镇。丹徒口、丹徒古镇至今已有年历史。明清时期,古镇商业贸易极为兴盛,运河上商船千帆浴巾。摇桨橹的小划子往来穿梭,打渔的、跑水运的,乡下上街的,熙熙攘攘。鱼虾等水产品从船上卸下,丝绸布匹等城市稀罕物从远方运来,土货土产,无所不有。特别是在晚上,古街灯火、渔火辉映,酒店里猜拳行令,颇有十里秦淮繁荣的韵味。在古镇运河之上之前有一座石拱桥,名为永宁桥,当地人习惯称之为湾子桥。永宁桥建于何年,当地人也说不出来,也没有相关的文字记载。但据乡民传言,古桥建于永宁年间。纵观历史,用“永宁”年号的一共有两个时期,分别是东汉安帝年间和西晋惠帝年间,大约在公元年-年之间。如果真是这样,那永宁桥的历史可真的不短。只是可惜的是这座桥在年因洪水坍塌而被拆除,现在的遗址上方是一座新的公路桥。丹徒老街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依然存在,老街长约米,街面用石板铺就而成,建筑古朴典雅。而如今丹徒的老街是水泥路夹杂着青石板,当年的集市喧嚣场景已经不再,青砖灰瓦结构的房子,木板装帧的铺面,手拉着手,肩并着肩,连成一条二里长街,走过上百年繁荣岁月。如今,新街早已建成,人们尽数离迁,街上尚存着零星的青砖结构木板门面店铺挂上了门锁。走进老街绵长的小巷一股凝重历史的悲凉感扑面而来,昔日的繁华早已烟消云散,只有那残缺褪色的店面,见证着当年的辉煌。多年过后,这里是否会被拆迁,青砖黛瓦被高楼代替,时间也将历史的记忆抹去,曾经的老街也只能成为历史书上几千字的记载。没落的古镇,曾经的人和事,流传过千千万,而茅草满墙垣,鸟雀不见踪影,可叹。凋谢了往日繁华,只留下感伤的目光,街很旧,时光有点彷徨。老墙与老街上那条古老的石板街,在细数远去的过往中所有的交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kouzx.com/jkxzf/161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