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江口县凯德街道凯市村建立占地亩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在鱼池里分捡鱼苗,以便分类投放、饲养。村民舒齐珍说:“在村里就近就业,既能顾家又能挣钱。”而过去,该村虽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好、丰富的水资源,但当地老百姓却是靠种植传统农作物求生,村民们更是守着青山过穷日子。如何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实现经济发展?年,凯德街道通过招商引资,贵州东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在该街道凯市村,建立了亩冷水鱼养殖基地,其养出的鱼除了销往广东、广西、云南,及周边区县市场外,还出口越南,销路不愁、市场前景广阔。该企业综合办公室主任王蔚铭说:“今年,公司产值达余万元,带动当地户群众一起发展。”舒齐珍是凯市村的村民,她从修建养殖场到冷水鱼养殖,一直在基地务工,每月元的收入,让她切实感受到了冷水鱼产业给自己带来的甜头。目前,该县已有生态渔业龙头企业达5家,规模养殖场达到35家,总面积达到亩以上。其中,冷水鱼亩,每年生产冷水鱼苗0万尾,年产鲟鱼吨,渔业总产值1.5亿元,带动全县户群众发展,已成为该县“一县一业”的代表,也是当地“3+2”特色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之一。与此同时,印江自治县则另辟蹊径,通过打造食用菌栽培标准化示范区,走出了一条山区特色新路子,让小小蘑菇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印江作为铜仁市发展食用菌的重点区域之一,实施“2+N”产业规划,将食用菌作为区域经济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菇农”等方式,积极推进“梵天菌业+”发展模式,并实施了“千户万菇”行动计划和“菇农培育”工程,让印江食用菌产业得到飞速发展。近年来,印江聚焦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培育10个特色优势百亿级产业集群,推进产业结构规模化布局、特色化选择、标准化生产。特色产业规模化,农户增收又丰收。如今,江口鲟鱼、印江食用菌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好帮手,今年,铜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增收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为元、经营性收入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煜妤编辑江佳佳二审杨聪三审朱邪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kouzx.com/jkxzx/162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