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出台,成为脱贫攻坚整县退出后又一重大举措,撕掉贫困标签,建设美丽乡村势在必行。 今年是迈上乡村振兴征程的关键之年。时下,随着“春风行动”工作的开展,农业产业逐渐壮大了,农村公路硬化了,村庄美了,村民笑了……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一幅乡村振兴蓝图正徐徐展开。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人勤春早,干字当头。走进怒溪镇,放眼望去,山上山下,处处是在翻土、下苗、施肥的忙碌身影,和着各种机械轰鸣声,到处弥漫着希望的气息。 种植辣椒让群众的生活“火”起来 “不种植玉米,种那样?种食用菌、甘蔗、种植蔬菜,这些都不当饭吃啊!”在大坪村辣椒种植动员会上,村里老人们发出疑问。 群众积极翻犁种植辣椒土地 在大坪村村民看来,玉米种植方法简单、抗旱、不需要多大的技术,祖祖辈辈种植多年,有感情,能吃、能填饱肚子。 “种植辣椒,辣椒市场需求量大,销路不愁,每亩辣椒种植收益高达元,比过去种植玉米、红苕强多了。”该镇农业服务中心高级农技师、辣椒技术指导员吴祖军在会上给群众一一作答,并搬开手指帮助群众算种植辣椒的经济账。 按照这样算法,种植辣椒划算得多。今年把全部流转的80亩土地,全部种植上辣椒,按每亩元的纯利润算,年底有收入近40万元,两河口村一组扶贫户姚元碧在心里悄悄的打着自己致富的“金算盘”。 “今年种植辣椒,已经和江口兴乔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由公司按市场价统一回收。”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杨平说。 该镇本着调整产业结构实则是解放思想,拓宽致富渠道的靶心。按照农户种植,干部指导,企业收购的思路。成立了“3个专班”(即技术指导专班、种子采购专班和统一收购专班),进行全程跟踪。采取“党支部+农户”、“企业(公司)+农户”、“种植大户+贫困户(代种)”的发展模式,激活群众种植辣椒的激情。目前,全镇种植辣椒面积余亩。 种植茶叶让群众的绿色“金山”垒起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2月26日清晨,在怒溪镇骆象村“春风行动”茶叶种植基地上,牵线、刨沟、下苗......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 站在骆象村茶园观光亭上,看着昔日的荒山披上绿装,既解决了土地撂荒的问题,呵护了绿水青山,又增加了村民致富的门路,成为骆象村村民茶余饭后的美谈。 “一共新移栽茶叶6亩,每亩每年收入约元,加上一年在茶厂的劳务费,全年收入约4.5万元。”肖家组精准扶贫户张群保谈起种茶增加的经济收入,脸上乐开了花。 麻阳溪群众正在移栽茶苗 “现在只要是晴天,都可以去采茶青卖给茶叶加工厂,每天有50到60元的收入,天天都是现钱。”谈起种植茶叶带来的变化,骆象村岑团组74岁老人阙翠翠很是激动。 骆象村位于江口县怒溪镇东面,全村国土面积25.8平方公里。由于地处丘陵地带,海拔在--米,土壤结构疏松,透气性好,PH值6.5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无炎热,秋温速降,冬无严寒,春夏多雨,秋冬干旱,实宜种植高山茶叶。 “每年采茶时间从3月中旬到10月中旬,每年一个公司支付群众采茶(茶青)务工费近10万元,长期提供就业岗位50个;与贵茶集团签订收购协议后,只管生产,不愁销路。”骆象村党支部书记、骆象茶叶公司董事长杨茂华对发展茶叶产业满怀信心。 春茶摘采一角 近年来,该镇通过“公司(贵茶集团)+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党支部+乡贤+农户”的方式,采用企业的支撑和龙头牵引作用带动茶叶产业的发展,在梵星村、麻阳溪村、河口村等村(社区)集中发展茶叶。目前,全镇成规模以上茶园20处,面积达3.1万亩,可采摘面积1.4万亩;共有茶叶加工厂4家、生产流水线5条、设备台,其中,名优茶生产线4条,大众茶生产线1条,年产量达吨;建有单轨道运输车2条,观光亭1座,茶青交易市场1座,新建抹茶基地生产厂4家。 种植蘑菇让群众的“致富伞”撑起来 走进怒溪镇龙眉村,在村级集体经济食用菌大棚里,只见村民们正在摘采、搬运、浇水、翻转,干得热火朝天,神采飞扬的繁忙场面。 “现在在家门就可以挣钱,即可以照顾子女读书,自己还能增加收入,去年年底我们都脱贫了!”张春香一边数着刚领到工资一边喜悦的说。张春香,系怒溪镇龙眉村齐心组人,年纳入精神扶贫对象,一年在合作社务工收入近1.5万元。 龙眉村食用菌大棚里群众正在给食用菌浇水 “现在一天有务工费有60元的收入,腰包‘鼓’了,平时想买点吃的东西方便多了”齐心组75岁村民姜思明说。 “香菇管理技术简单,群众培训一次就会,生产周期短,每五天摘采一次,市场前景好,销售渠道有保障,能够长期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应明说。 该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与深圳劲嘉集团梵净山公司签订投资、长期技术指导、回收等相关合同,确保了群众的利益。目前,全镇食用菌种植面积60余亩,新建大棚30个,每个大棚摆放菌棒棒左右,预计每棒年产值鲜蘑菇4斤,每斤3元(公司统一回收价格,零售5元每斤)的价格,年收入万元左右,提供长期务工岗位50个,带动精准扶贫户户。 食用菌大棚一角 该镇紧扣“产业发展是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的理念,采取“引进来、稳得住、见效快、能致富”发展产业思路,集体认真研判各村(社区)实际情况,通过“企业(公司)+村集体合作社+精准扶贫户,精准扶贫户+企业(公司)(签订利益联结机制,每年分--元的干股)”两种模式,精准扶贫户以“精扶贷5万元、土地和务工”入股村专业合作社,按照“”(精准扶贫占6成,合作社(企业)占3成,村委会集体占1成)和入股股金比例两种方式进行分红。 沐浴春风砥砺前行。该镇干部群众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主基调,奔赴各村(社区)田间地头,同群众齐心协力发展产业。目前,借“春风行动”之力,调解玉米地亩,新建养殖场5家,种植牧草0亩,新移栽茶叶亩,蔬菜1.2万亩,食用菌25万棒,养殖冷水鱼40万尾,产业发展覆盖全镇建档立卡户,实现人均增收元以上。 怒溪大地春色正美,山上山下、田间地头春耕忙,一篇篇乡村振兴的锦绣文章正在春天里悄悄的书写着。(樊飞) 目前0+人已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