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踩着锋利的刀梯向上攀行,从火红燃烧的木炭堆上走过,一双赤脚却毫发无损。这就是被称为“上刀山、下火海”的傩技绝活。

Ohmygod!妹纸,碰到这样的勇士就嫁了吧!

小编惊呆了!若非亲眼所见,真的很难置信啊!大爷,您的脚还好吧!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广泛流传于江口坝盘、双江、桃映、太平、闵孝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戏曲表演形式。核心表演内容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它由古傩舞、傩仪演变而来,是用于祭司的一种舞蹈,其目的是“酬神祭祖”、“祈福驱邪”、“消灾化煞”,崇拜和信仰的是人类的先祖“傩公、傩婆”,因其表演极具原始舞蹈风格,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江口傩戏《迎财神》江口傩戏《开傩坛》

江口傩戏《五老拜寿》

江口傩戏《相公回门》

江口傩戏由戏、技两部分组成,戏有《行坛接见》、《开光点将》、《关公斩蔡阳》、《钟馗斩鬼》、《戒赌》、《谢土地》等三十多个折子;技有上刀梯、走火海、下油锅、仙人合竹、断竹重接、定鸡等十几项绝活。由于受中原、荆楚、巴蜀文化的影响,并融入了道、释、儒等文化元素,形成了与原始宗教、民间传说、地方歌谣融为一体的地域文化特征,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江口傩戏《钟馗斩鬼》

江口傩技《下油锅》

江口傩戏《仙人合竹》

江口傩戏《开坛行令》

“傩戏”在江口影响较大的是以懒黄为祖师的民和宗和以张文将为祖师的怒溪宗,江口傩戏的传承人,大多是两宗的嗣法弟子,江口傩戏现在的主要传人有石东平、邱小满、文启发、杨六斤等。

傩面具雕刻(江口傩戏主要传承人石东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又称为口头遗产或无形遗产,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术以及其他艺术。

千百年来,生活在江口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形态的“有形”的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等;又有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据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表明,江口具有保护价值和传承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有项。年,江口设立了专门机构,正式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和项目申报工作。

年,有土法造纸等18个项目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祭大神等4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土法造纸

土法造纸工序之压制

年,江口金钱杆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江口金钱杆

江口金钱杆

年,江口傩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江口傩技——过火海

江口傩技——上刀山

江口傩技——仙人合竹

年,江口民间艺人杨秀虎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杨秀虎表演金钱杆——古树盘根

杨秀虎和他的金钱杆表演队参加全县文艺演出

杨秀虎制作的金钱杆表演道具——双金钱杆

年,土家婚俗等5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江口豆腐干、羌历年、瓦寨锣鼓等3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土家迎亲

江口豆腐干

羌历年——喝咂酒

欢快的羌族舞蹈萨朗——喜事锅庄

瓦寨锣鼓队在黑湾河风景区表演

瓦寨锣鼓队参加第一届铜仁市文艺汇演颁奖晚会

年,李欣胜被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胡政法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李欣胜向徒弟们阐述鼓在“瓦寨锣鼓”表演中的引领作用

李欣胜在收集、整理瓦寨锣鼓曲谱

胡政法表演的羌族传统舞蹈“羌鼓嘎呜”

小编诚邀你为“江口文化”提供有关江口佛教文化、古建筑、古村落、民间艺术、红色文化等图文资料。弘扬江口文化,邀你一路同行!

来源:江口文化,本平台只是宣传推广,版权归原创所有,有侵权及时联系并删除更正,更多精彩文章







































鐧界櫆椋庣殑娌荤枟
鍖椾含涓鍖婚櫌鏄亣鐨勫悧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kouzx.com/jkxxw/4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