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铜仁日报.11.25A3版

——江口县产业全覆盖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

“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完全可以达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了,现在都自愿退出贫困户。”11月22日,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抱团申请摘掉贫困“帽子”。连日来,全县个村(社区)已有多户多人向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递交了申请书自愿脱贫。

今年来,作为铜仁市脱贫攻坚拟整县退出的4个区县之一,江口县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狠抓干部真帮扶、环境大提升、产业全覆盖,形成了人走基层、钱投基层、劲使基层的压倒性态势,跑出了脱贫攻坚的“江口速度”,全县脱贫攻坚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干部真帮扶浓浓鱼水情

“真得好好感谢我们的张书记,要不是张书记来我们村驻村,我们村哪会有这么好的发展,我也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过。”说起江口县太平镇快场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新华,该村村民张松总有说不完的话,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毕业回来后,就想到县城里去找份事情。但公司方面对于身高和外貌有要求,但是我又达不到,加上因为我是残疾人,多少有一些歧视,就没有入职成功。”说起自己的经历,张松显得有些无奈。因童年不幸落下残疾,每每求职都被拒之门外,这让他陷入了迷茫,不得已回到家乡。在年,生活一度捉襟见肘的张松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直到年张新华进驻快场村,张松的人生轨迹才慢慢发生变化。“其实张松的学历不低,中专畜牧业毕业,身上还有一技之长,只是一些客观因素,无法发挥自己的专长。”张新华在走访详细了解情况后,通过交心谈心帮助张松振作精神,树立信心,谋划产业发展,寻找致富门路。

当兽医不行,就改行学习电器维修;依托电商扶贫惠民政策,张新华又动员他开起了农村淘宝;村级集体经济中蜂养殖项目启动后,张新华在第一时间找到张松,带领他一起发展,通过资金和劳动入股等方式参与分红,并手把手教授养殖、采蜜等技术。一年下来,张松年收入突破3万元。

驻村以来,张新华一心扑在脱贫攻坚一线,带领全村谋发展、奔富路。截至目前,张新华累计走访群众多人次,谋划发展中蜂养殖、骑马体验营等致富产业4个,赢得了组织和群众认可,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驻村干部。

跟张新华一样,该县名驻村干部和38名农技特派员坚持奋战脱贫攻坚第一线,个县直部门和多名机关干部与个村(社区)1.8万多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倾注真情实意、投入真金白银、着力真抓实干,聚力脱贫攻坚路,干群携手奔小康。

环境大提升满满获得感

初冬时节,走进江口县闵孝镇长岗岭村长岗岭组,只见施工队和群众正在忙碌着新修圈舍、硬化房前屋后、新建观光厅、绿化联户路……处处一派繁忙的景象。

“以前,这里还是简单搭建的牲口棚,上面是猪圈下面是茅厕,要是遇到下雨天,上厕所都无从下脚。不过现在好了,圈舍、厕所、厨房都改造了,还硬化了房前房后,添置了一些家居用品,还不用我们自己出钱,这下可算是盼着好日子了。”今年43岁的贫困户陈双发的心里满是欢喜。

长岗岭村位于江口县、石阡县和印江县三县交界处,距江口县城38公里。该村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落后,全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户,人,其中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7.13%,是该县9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我们是以县住建局定点帮扶为契机,完全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全面推进长岗岭村寨靓化、庭院绿化、房屋美化、环境净化等工作,坚持把长岗岭村打造成为‘五改一化一维’工程的样板村。”闵孝镇党委书记潘诗文说。

今年来,该县以“村村环境整洁、寨寨乡风文明,户户安全住房”为目标,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五改一化一维”工程,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实现农村民居外观特色化、内部功能现代化、居住环境舒适化,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截至目前,全县已投入12.26亿元,建设通村公路、通组公路、断头路、联户路和通组桥梁工程,已完成通村通组公路多公里、联户路.2万平方米;完成“五改一化一维”工程多户;完成人饮安全项目93个;建成通讯光缆公里、4G基站个,实现了村村通宽带。

产业全覆盖美美致富景

在江口县德旺乡净河村吊瓜产业基地,刘国海正与十几名务工群众正忙活着采摘最后一批吊瓜,“今年稍微受到雨水多的影响,产量没有达到预期,但算得上是大丰收。”看着地上堆积如山的“金元宝”,刘国海脸上挂满了笑容。

近年来,该村按照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和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开启富美蝶变。

从年探索发展吊瓜产业开始,该村先后成立了江口县净河生态农业发展扶贫专业合作社,引进贵州浦发经济果林专业合作社、贵州梵净山丰源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贵州东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三家企业,通过流转群众土地亩,采取“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了冷水鱼养殖基地亩、精品水果基地亩。

“多亏了村里搞产业,我家生活才有了转机,现在我在养鱼基地里上班,主要就是负责喂鱼,每个月工资收入1元。同时我还把土地和‘精扶贷’入股到了公司,年底保底分红有元,按照这个算法,今年我家至少也有2.5万元的收入,脱贫完全没问题。”蔡国群乐呵呵地说道。

产业兴起百姓富,宜居宜游生态美。和蔡国群一样,依托产业发展、企业带动,该村群众纷纷搭上了增收致富的小康快车。说起村里的巨变,致富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刘国海深有感慨,“以前是净河净河,村寨空壳;老弱病残,守着穷窝;累死累活,收成不多。如今也该翻翻身了。”

净河村的蜕变只是该县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该县按照户户有产业覆盖、人人有增收项目要求,发展茶产业15.92万亩、精品水果4.51万亩、蔬菜14万亩、中药材3万亩、油茶3万亩,发展畜牧水产养殖基地多个,实现贫困户全覆盖。(王勇平)

目前+人已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
白癜风哪儿治得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kouzx.com/jkxzx/2193.html

------分隔线----------------------------